从虚火到爆发,超融合迎来“黄金时代”

2024-08-20 14:59:00

现代超融合的本质,是精简和统一。


超融合全称为Hyper Converged Infrastructure(HCI), 是一个以软件定义的IT基础架构,虚拟化了计算、存储和网络,实现了一体化及资源统一管理。

在今天,大家都说超融合成为了企业私有云建设的理想选择,但其实对于很多企业而言,至今有多数人无法全面正确的认识到它。

在软件开发中,许多技术人员提到“过早优化是万恶之源”,究其原理,其实可以总结为大家都能听懂的一句话:“复杂就是万恶之源”。

而超融合架构于企业而言,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精简和统一”,基于超融合架构的运维,IT人员只需要通过一套软件界面,就可以管理虚拟机、存储,极大降低了复杂性与不必要的费用。

一定要从技术上来定义它的话,也可以理解成,超融合的本质是以软件定义的理念,分布式存储的方式,用标准的商用服务器、以太网和存储软件实现了存储的功能,并且具备横向拓展能力,实现统一管理。

相比于传统的虚拟化架构,超融合带来的主要变革是“充分池化了存储资源、原来基于专有硬件的存储转化为商用服务器的软件定义存储模式、集中式的控制存储架构迭代为分布式存储架构、计算和存储融合部署”。而前三点特性其实也是云计算IaaS层的核心特征,所以超融合更适用于企业构建私有云的主要方案,处在基础架构IaaS层。

炒概念、伪超融合

红海市场到成为企业私有云建设理想选择


超融合作为目前最受欢迎的基础架构之一,在过去的十几年也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市场锤炼。

概念横行——2015年超融合元年出现,整个2015-2019年经历着“超融合大火、各家新产品纷纷推出、流行所趋、不提超融合就落伍”等等行业信号。在这个阶段,行业巨头们纷纷展现出了对超融合市场的看好:Nutanix持续获得大量融资,包括VMware、Cisco、Dell EMC、HPE(SimpliVity)、华为等在内的多家主流IT厂商纷纷推出或加强自家的超融合产品线。

但如今看来,不禁唏嘘。业内人士对那几年的变化,也普遍停留在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印象——无论是落地应用还是市场变现都未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个背后,到底是市场教育不充分,亦或是伪超融合逼退了企业?我想,二者皆有。

市场需求模糊——从市场需求侧来看,在2015-2019阶段,甲方企业在应用超融合时面临认知模糊、需求匹配不清、实施与运维挑战以及成本与ROI考量等问题,导致企业在选择和采用超融合时犹豫不决;同时自身技术能力的限制也促使他们在实践中遇到困难,从而对超融合的实际效果产生质疑,间接催生了对“伪超融合”现象的讨论和批评。

伪超融合丛生--这一时期“伪超融合"的言论也曾占据过大家的视野。

“伪超融合”通常指那些表面上采用了超融合架构概念,但实际上并未完全实现或有效整合计算、存储、网络资源,以及提供相应管理软件和服务的解决方案。

例如,部分产品技术栈浅层融合、过度依赖第三方组件,使得解决方案的兼容性、升级路径和长期支持都存在风险,且可能导致高昂的许可费用和复杂的运维管理。小部分厂商利用超融合的热门概念进行市场推广,但实际上提供的产品仅具备部分超融合特性,或者在实际部署和使用中需要额外购买大量附加组件才能达到宣称的效果。

彼时,传统硬件厂商虽然争先抢占超融合的“名头”,但推动应用、快速试错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找到快速变现的路径,两难境地中,硬件厂商自然难以割舍传统IT业务带来的增速。

研发动能不足——营收至上的大手牢牢遏制住了各厂商推动超融合解决方案升级迭代、推动生态协同的步伐。要知道,硬件不配合,超融合软件做的再好都难以实现颠覆性发展,且在同时期,软件厂商的产品兼容性、稳定性也屡屡受到诟病,导致本应是市场拓展的黄金五年并未出现预期的突破性增长。

幸好时代并未蒙尘任何创造的火花。2020年起,新基建、高性能计算、智算超算中心、边缘计算等一系列相关需求迭起,更高的灵活性、更简的资源配置和更低的管理成本直击企业发展核心。随着IT服务商的进一步技术创新,超融合带来的变革性解决方案再一次冲上热门,进入公众视野。

为什么当下是超融合的“黄金时代”

当下,数字化转型、上云、数据时代叠加大模型爆发,渗透到市场的方方面面,企业在计算性能和存储容量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许多企业正开始探索将传统的本地基础设施转型为更加灵活可扩展的云架构,超融合也因此有了更多用武之地,市场教育也有了一定成效,需求进一步释放。

从软件支撑方面来看,软件定义技术不断进步,虚拟化、池化资源能力进一步提升,超融合系统也因此能够提供更高灵活性、可管理的解决方案,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其次,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近年来逐步普及,与超融合技术的结合可让企业更高效地利用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

硬件方面,性能与之前相比也有了显著的飞跃。无论是处理器的迭代,还是内存技术的优化,都有效的推动了虚拟机密度和整体系统响应的速度,对于当下超融合解决方案的稳定性、适用性、可维护性有了质的提升。

总的来说,超融合硬件在过去的5、6年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仅在核心组件性能上有大幅提升,还优化了硬件集成与设计,推动了整体性能升级与开放性,并更好地适应了边缘计算等新兴应用场景的需求,为构建高效、可靠、易于管理的超融合架构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超融合也由此应势而长,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

抓不住超融合市场的IT服务商
将面临更寒冷的冬天?

近期,亿欧智库在围绕IT服务行业的深度调研时发现,IT服务商的整体营收规模绝对值均呈增长态势,但从营收增速来看,只有超融合厂商和AI服务商保持了高速增长。超融合领域中,以新华三、华为、深信服为代表的厂商,相关业务营收增速达到了20%-30%的高水平,SmartX、安超云等公司业绩也尤为亮眼。反之,也可以明显看出有一部分新兴的参与者市场拓展表现疲软。

当然,从头部超融合厂商的商业路径也可以明显看出,超融合绝非一次性买断服务,它能为IT服务商与企业带来更多复购链接。

提供超融合的IT服务商可以通过持续的维护、升级和定制化服务,与企业建立起长期合作,这种复购链接不仅能为IT服务商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也能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从而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以及延伸更多方面的IT服务,带来可持续的营收增长。

由此可见,在经济收紧的大趋势下,除了大模型的风口,超融合解决方案也是IT服务商一大生存之道。在广阔发展空间的吸引下,市场也开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IT服务商布局超融合,当然也在不断延伸超融合的商业边界。

首页

栏目

联系